夜间
看书吧<>花边文学 > 京派与海派

京派与海派(第1页)

栾廷石自从北平某先生在某报上有扬"

京派"

而抑"

海派"

之言,颇引起了一番议论。

最先是上海某先生在某杂志上的不平,且引别一某先生的陈言,以为作者的籍贯,与作品并无关系,要给北平某先生一个打击。

其实,这是不足以服北平某先生之心的。

所谓"

京派"

与"

海派"

,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,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,故"

京派"

非皆北平人,"

海派"

亦非皆上海人。

梅兰芳博士,戏中之真正京派也,而其本贯,则为吴下。

但是,籍贯之都鄙,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,居处的文陋,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,孟子曰:"

居移气,养移体"

,此之谓也。

北京是明清的帝都,上海乃各国之租界,帝都多官,租界多商,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,没海者近商,近官者在使官得名,近商者在使商获利,而自己也赖以糊口。

要而言之,不过"

京派"

是官的帮闲,"

海派"

则是商的帮忙而已。

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,对外尚能傲然,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,到处难于掩饰,于是忘其所以者,遂据以有清浊之分。

而官之鄙商,固亦中国旧习,就更使"

海派"

在"

京派"

的眼中跌落了。

而北京学界,前此固亦有其光荣,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策动。

现在虽然还有历史上的光辉,但当时的战士,却"

功成,名遂,身退"

者有之,"

身稳"

者有之,"

身升"

者更有之,好好的一场恶斗,几乎令人有"

若要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"

之感。

"
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"

,前年大难临头,北平的学者们所想援以掩护自己的是古文化,而惟一大事,则是古物的南迁,这不是自己彻底的说明了北平所有的是什么了吗?但北平究竟还有古物,且有古书,且有古都的人民。

在北平的学者文人们,又大抵有着讲师或教授的本业,论理,研究或创作的环境,实在是比"

海派"

来得优越的,我希望着能够看见学术上,或文艺上的大著作。

一月三十日。

(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三日《申报·自由谈》。